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社交APP,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已经离不开它,微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网友的关注。
比如,今年年中,腾讯发布公告称,要对对校园场景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,除收学费外,其它收费均会受到限制并收取0.6%的手续费。也就是说校园内的图书馆、食堂、超市等统统要收取手续费。
为此,国内有多家高校发布公告称,要暂停使用微信支付,随后该消息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,腾讯官方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,并发布了致歉信,回应微信支付争议。
微信团队表示,由于我们对高校生活服务场景支付费率问题处理不周,调整过于简单粗暴引起误解,造成大家的困扰,在此向广大学校及师生致歉,将即刻修正。请大家放心,在校园非盈利场景,我们会持续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。
近日,#微信收费#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,再次登上了微博热搜,不少网友也好奇微信又在搞什么动作。
看到第一眼不得不让人脑补,难道微信要出VIP功能,充钱才能正常聊天?
随后,芝麻妹看了一下,发现#微信收费#这个话题,收费项目并不是面向我们普通用户,而是微信针对「微短剧小程序」进行收费的。很多微短剧存在低俗短视频引流、不良价值观、定价机制不透明等问题。
近日,多位短剧从业者表示,收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通知,通知称需要缴纳“保证金”。
通知称,根据《小程序交易保证金管理规定》,你的小程序“XX 剧场”需要缴纳保证金。微信公众平台提醒,需在 2023 年 12 月 17 日前完成缴纳,否则相关功能可能受到限制,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小程序搜索等。
而据不少从业者透露,有的需缴纳保证金的额度为 1000 元,少的则需要 100 元。此类收费类似于某平台的店铺保证金。
这次收费事件并不是微信平台的个案,而是整个短剧市场都开始逐渐推行保证金机制,也包括抖音、快手等各大平台。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,正在迅速走红。有媒体猜测,微信平台这样推行保证金机制,是项通过各种手段来规范微短剧市场,抑制短视频作品的乱象现象。
近日,一部2小时的微短剧竟然收费上百元,引发了消费者对其收费机制的质疑,进而引起了消保委的关注。
据中国消费者报,一女士称自己在某短视频平台看了几集微短剧之后,弹出链接,要跳转充值才能继续看。“点击链接进入一个微信小程序,剧情显示200多集,充值168元成为会员后继续观看。但看到79集就换了一个剧情,根本没有200集。”
在过去,一些平台采取了免费播放几集的策略来吸引观众,获得点击量,并找寻目标用户。接着,他们要么直接在平台上投放剧集,要么跳转到微信小程序进行观看,并收取费用。现如今,许多平台以低价噱头如0.9元解锁一集、9.9元解锁本剧全集等吸引目标用户,让消费者误以为观看这部微短剧只需花上几块钱。然而,消费者实际观看成本可能达到上百元,涉嫌虚假宣传。
更令人不满的是,有的充值界面还默认勾选了“自动续费”选项,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在操作不熟悉的情况下,很容易在眼花缭乱中无意中续费。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很难得到保证。
面对这种情况,广电总局也开始采取行动,持续治理网络微短剧的乱象。他们正在加强对剧集内容的审查,要求平台方合理定价,保护观众的权益。这一系列的举措为观众带来了一丝希望,但问题的根源仍然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