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春节抱团股灾后,第一个走出独立趋势,并创出新高的抱团板块是无数机构趋之若鹜的黄金赛道——CXO。CXO,简单来说,就是医药研发/生产外包服务。
这个行业最早诞生于,二战后的60年代。战争中大发横财的美国,确立了世界老大的地位。
衣锦还乡,自然要福荫乡梓,安抚一下老百姓的情绪。
1965年,约翰逊总统治下的美国,通过了社会保障修正案。建立了全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系统。
到90年代,美国每年在公共卫生支出上的开销,已经远超自身GDP增速,领跑全球。
而伴随着医疗行业一同发展起来的,还有越来越规范的药品监管制度。各类临床数据,药理报告、审批手续繁复,让药企们焦头烂额。
专业第三方医药外包机构,CXO,由此诞生。
其中,有负责研发的CRO、负责生产的CMO,以及生产工艺研发的CDMO。
替药企完成它们最头疼的研发、实验、打样生产环节。
让药企可以安安心心,把精力放在搞好政府关系,跑通销售渠道上。属于整个医药行业里,“卖铲子”的上游大哥。
在80年代,海外CXO巨头昆泰、PPD干的如火如荼之际。
中国的药物自主研发,还尚在起步阶段。
当时国内5000多家药企,有90%以上做的都是仿制药,外国哪家专利保护一过期,就拿来直接抄。
由于跳过了研发过程,不仅实际效果大打折扣,还有很多未知的毒副作用。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,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1989年,北大化学系的学霸情侣。李革和赵宁,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,并在3年后,与导师共同创办了组合化学公司,世界CRO龙头PPD的前身。
1995年,PPD首次登陆纳斯达克。
28岁的李革,已然在世界创新药领域的小有名气。
但李革的野心不止于此,2000年他带着三位伙伴回到了祖国。在上海外高桥,创立了如今的中国CXO赛道第一龙头,药明康德。成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领域,开天辟地的第一人。
凭借着PPD联合创始人的耀眼背景。
李革很轻易的拿到了强生、拜耳、罗氏等世界知名药企的外包项目。
药明康德也在2007年成功登陆纽交所,初露峥嵘。同期成立的,还有相同背景的康龙化成、泰格医药。
此时,恰逢“十一五”规划,国家开始重视药物自主研发。主动淘汰以原料药、仿制药生产为主的国营药企。使其不得不走出舒适区,寻求和CRO巨头们的合作。
中国创新药行业的黄金时代,由此到来。
相比成熟的海外CRO大厂,中国研发团队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。但便宜,不一定代表劣质。在“千人计划”的支持下,海外专家纷纷回国,其中有2/3都集中在生物制药领域。
以李革为例,国内CXO龙头企业的管理层,基本都拥有国外大厂背景。
药名康德更是有超600多名,拥有海外博士学位,10年以上新药研发工作经验的资深成员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同样也有很多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。同样的研发项目,放在中国可以比海外便宜近30%。
与此同时,中国在“十二五”期间正式开启药审改革。在接下来的3年实践中,接连提出更高的药品审批标准,仿制药一致性评价。
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,严厉打击实验数据造假。加速劣质CRO企业出清,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药行业的集中度。
2015年,美国开启第一轮针对中概股的审查行动。药明康德在高瓴资本的协助下私有化退市,重回中国市场,并在2017年,携子公司药明生物登陆港股,2018年以570亿的估值登陆A股。
截至今日,药明康德总市值高达3925亿,在不到3年的时间,完成了近7倍的上涨。
在《2020福布斯中国百富榜》中,李革夫妇以541.1亿元的总资产,位列第60位。事实证明,互联网、垄断、内卷,或许并非是造富的唯一途径。
这周末,有幸看到了一篇广征恒生的研报。
写的是80年代至今,日本制药行业的发展历程。遥想2018年,毛衣战打的风风火火,去杠杆搞得轰轰烈烈。
A股市场字面意义上,从年头跌到了年尾。经济和股市何时触底反弹,去杠杆大潮何时褪去,谁都没有明确的答案。
那时,比较悲观的同行认为,中国的经济衰退已经到来。中国,可能像90年代日本、台湾一样走向衰落。
为了做好最坏的打算,很多大公募的研究员突发奇想。去研究了一番,日本过去30年的市场发展趋势。尽管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,日经225指数一直处于横盘状态。但医疗板块,却在衰退的日本经济中蓬勃发展。
在日股的医药板块中,有30家大公司占据了整个板块84%的市值。其中超过6成,都是专注创新药研发/生产型的CXO企业。
而在美股过去20年的历程中。医疗行业,同样是涨幅仅次于互联网的黄金大牛赛道。
中国经济的未来或复兴,与美国平起平坐。或衰退,同日本一般进入“失去的20年”。中国的创新药,乃至整个高端医疗行业,仍旧会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道路。
想到这一层,或许你便可以理解高瓴和无数公募机构。对创新药的痴迷,从何而来。
最后附上相关CXO标的和基金,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为逻辑分享,不构成投资建议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